7月9日,蔚来第1000座高速公路换电站在G5011芜合高速福山服务区正式上线,标志着其全国主要城市间高速公路换电网络建成,连通全国550个城市。
仅仅几天后,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25〕632号),其中一条规定引发行业震动:“新能源汽车企业自建的大功率充电设施网络,原则上应无差别开放”。这项旨在打破品牌壁垒、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政策,正深刻重塑行业格局,冲击着长期依赖自建补能体系构筑护城河的车企。
资源再分配是主要因素
新政策的核心冲击点直指重资产布局补能网络的车企。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新势力首当其冲。
以投入最为庞大的蔚来为例,截至2025年7月,蔚来已布局3399座换电站、4659座充电站、26701根充电桩。其高速公路换电站从第1座到第1000座建成仅用2429天,平均每2.5天建成一座。
然而,高昂的成本是其沉重负担——单座换电站建设成本约300万元,叠加运营维护,蔚来在补能体系的累计投入已超百亿。更关键的是,其换电站支持75/100/150kWh多种电池规格,技术标准独特,开放后兼容性与用户体验维护是巨大挑战。蔚来内部数据显示,目前仅有约20%的换电站实现盈亏平衡。
小鹏与理想同样面临压力:小鹏已建成超9000根自营充电桩,理想则布局超6000根自营桩并计划2025年建成2000座超充站??耪呓仁顾侵泵嫒竽烟猓河没逖橄∈汀⒃擞杀眷?,以及最核心的投资回报困境,前期巨额投入如何分摊回收。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轻装上阵”的销量巨头。
吉利汽车在今年上半年新能源销量达72.5万辆,同比大增126%,但其充电网络主要依赖第三方合作,自建比例极低。而比亚迪作为行业龙头,今年上半年销量超过214万辆,但其庞大的用户基数使其天然受益于开放网络。
小米汽车更是合作策略的典范,在2024年底即宣布与蔚来、小鹏、理想达成充电网络合作,接入超1.4万根蔚来桩、超9000根小鹏桩、超6000根理想桩。其首款车型SU7销量已突破10万辆,第二款SUV车型YU7也已上市,完善的第三方充电网络成为其快速扩张的坚实后盾。
业内普遍认为,政策强制开放本质是资源再分配,让重资产投入者承担社会成本,而轻资产运营者坐享其成。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仅头部五家车企自建快充桩就超5万台,开放后整体利用率有望提升40%以上,但短期阵痛将主要由“蔚小理”等承担。
技术攻坚破解规?;烤?/span>
无差别开放仅是起点,政策更深远的目标是推动大功率充电(≥250kW)的规?;涞兀⒔饩銎浒樗娴募际跆粽?。核心痛点在于电网承载力与技术兼容性。
首先面对电网冲击风险,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余卓平明确指出:“超快充技术若大规模推广,可能会对电网稳定性造成较大冲击”。政策提出系统解决方案:鼓励场站“因地制宜配建光伏发电和储能设施”,构建光储充一体化系统,通过自发自用和削峰填谷缓解电网压力。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强调,这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试点数据表明,华东地区场站通过参与电网调峰需求响应,可获得约0.3元/千瓦时的额外收益,国网研究院测算规?;蟾檬找婵筛哺浅≌驹宋杀镜?0%。
同时,政策要求“加快高压碳化硅模块、主控芯片等核心器件国产化替代”。此举旨在降低超充桩成本,业内人士预估国产化推进可使成本下降30%以上。另外,针对重卡、船舶等高倍率需求场景,政策首次提出开展“单枪兆瓦级充电技术研究与试点”。比亚迪“兆瓦闪充”、华为液冷兆瓦超充方案已在该领域率先布局。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标准化是开放共享的基石。政策要求“持续推动大功率充电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并“推动大功率充电国家标准纳入车、桩市场准入条件”。这旨在解决当前不同品牌间协议差异、高低压规格不统一导致的兼容性差、效率低下问题,为真正的“即插即用”体验扫清障碍。
行业合作或重构盈利模式
政策冲击倒逼车企调整战略,开放合作成为破局关键,并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还以蔚来为例,其“朋友圈”策略就是为了缓解成本压力。目前蔚来仍在加速换电网络开放合作,已与长安、吉利等31家合作伙伴签约。扩大“换电联盟”旨在摊薄单站成本、提升网络密度与利用效率,推动更多站点跨过盈亏平衡线。规?;вκ瞧渑た魑暮诵南M?。
并且,政策明确鼓励“结合场站条件推广充电站与餐饮、娱乐、购物、汽车服务等融合的商业模式”。深圳实践表明,配套商业可使充电场站毛利率提升至35%,用户停留时长增加50%。充电站正从单一能源补给点,转变为集补能、消费、储能、电网调节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枢纽。
为缓解运营商压力,政策还“鼓励给予充电场站10年以上租赁期限”,并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项目建设。这些措施显著优化了投资模型,据测算可将运营商的投资回收周期从7年缩短至4年。高速公路场景被列为重点,要求对重大节假日利用率超40%的设施优先实施大功率改造,超充改造后单桩服务能力可提升3倍,直接改善回报率。
然而,光储充一体化等前沿模式的盈利挑战依然严峻。以宁德时代生态链企业时代星云为例,其专注于光储充检智能电站,营收虽从2019年的2144万元增至2024年的15.2亿元,但成立至今累计亏损超1.2亿元。这反映出该领域仍处于投入期,高昂的初期成本和复杂的商业模式是其盈利瓶颈。
政策发布后,蔚来换电站依然忙碌,但未来??康慕唤鍪俏道?、乐道或萤火虫,还有长安、吉利甚至比亚迪。自建充电桩的无差别开放,正将昔日的品牌护城河转化为行业的公共桥梁。当千座换电站从专属资产变为行业基础设施,当“充电像加油一样便捷”从愿景成为现实,这场始于政策强制的开放,虽让“蔚小理”承受转型阵痛,却可能成为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突破补能瓶颈、实现更高质量普及的关键一跃。
上一篇:宝马Momenta官宣合作 共塑中国智能驾驶辅助新生态
下一篇:无条件为C11老车主换电池,论三电质保我只服零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