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过去半年,价格战和一系列内卷式竞争有所限制,让车圈竞争更多放在产品侧,关于销量的比拼,更具含金量的同时,也让淘汰赛的惨烈程度直线拉升。
而在2025年上半年,零跑全系累计交付达221664台,稳居造车新势力领先地位,已连续四个月位居新势力销量榜榜首。
不禁让人好奇,在如此内卷的新能源市场,零跑汽车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恰逢零跑全新C11上市,零跑科技创始人朱江明通过5个C11的真实故事为我们阐明了零跑汽车是如何一步步走到销量榜首的背后故事。
打动用户要不断超越用户期待
2014年,包括乐视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在内的多家造车新势力相继成立,新势力品牌“造车元年”由此而来。在随后的2015年、2017年,零跑,理想、拜腾等也相继入场……造车新势力进入“野蛮生长”阶段。
伴随市场竞争加剧,补贴退坡等因素,大量造车新势力相继面临生存?;?,资金链断裂、产品竞争力不足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大浪淘沙,多数品牌半路夭折,有的甚至还未开始交付车辆便惨遭淘汰。
“一家创业公司活10年真不容易,感谢大家一路并肩作战。”2024年8月27日,小鹏汽车迎来公司成立十周年的特别日子,小鹏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小鹏动情地说道,“造车很苦,但是很酷。”
这些没能坚持到2025年的新势力倒下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大多都是由于没有被市场认可的可持续的产品,导致无法自己造血的剧本,这样的故事零跑汽车在造车初期也是感同身受。
看着已经成为零跑销量支柱车型的全新C11,朱江明也是道出了当年的辛酸。
其实C11当年差点夭折。2017年底,我们开启了C11的内部立项,18年启动了C11的设计工作。不过由于零跑首款车S01销量不佳、T03在同步开发,叠加新能源行业的投资低潮的到来,公司钱不够了,那时是真不够了。大家最终理性决策下,将C11的进度放缓了。
好在最后零跑汽车想通了,把C11这款车坚持下来了。其坚持造这款车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C11是有市场的,只有做越级有竞争力的产品,15-20万的价格,要达到30-40万的享受才能成功。第二,新能源是大势所趋,度过这个行业的寒冬,一定会有未来。
“公司融不到钱,三年之内傅总和我两个人个人出资养活大家。”造车是非常难的事情,朱江明表示深有同感,他也是非常感谢傅总的坚定支持。
同时C11的成功也让零跑汽车明白了只有不断超越用户的期待,打造越级的产品,提供越级的体验,才能真正打动用户。
赢得口碑才能赢得市场
进入2025年,新能源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车企的新能源项目都是赔钱在做,盈利的寥寥无几,想盈利也很简单,就是用规?;痔杀?,达到薄利多销,首先是把量做起来。
不过摆在新势力面前的问题是面对吉利、比亚迪等高度规?;淖灾髌放魄渴品雌耍绾稳米约也吠延倍霾⑶页中认??这是小鹏、零跑等新势力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这其中小鹏汽车的操作就比较轰轰烈烈,先是大刀阔斧改革对内改革,严格把控成本,然后大胆出新品,小鹏P7+与MONA 03均靠着不错的产品力在细分市场赢得了一席之地,有了这两个爆款,小鹏也算是起死回生。
今年年初,蔚来也是学习小鹏,对内改革以外也是加快二三品牌的产品上市,同时也是把必须盈利的日期定到了今年四季度。
在理想汽车以6.47亿元净利润实现连续十个季度盈利之外,零跑也在去年第四季度实现单季度净利润转正,成为第二家实现季度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按理说,理想汽车单价高、利润高,再加上早期不错的销量,早早盈利并不让人意外。但零跑汽车可都是高配低价的策略,为什么可以比小鹏和蔚来提前实现盈利,这些我们在朱江明的故事里也找到了答案。
从之前差点夭折的C11来看,零跑汽车也迷茫过,日子也是非常艰难。
不过凭对核心技术的掌控和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零跑汽车走出了至暗时刻。
2015年就确定全球化路线;战略性调整车型上市时间,提前更有市场机会的T03,持续优化C11的产品优势;2020年布局增程,增程作为拓展市场抓手,但不依赖增程挽救销量,纯电车型也是同步推进。
大方向确定了,接下来就是打磨产品,把产品做到极致,才能赢得市场认可。
在C11的细节上,从纸?盒的吸盘放置、?伞的?湿分离储藏室、蓝牙?机专用放置孔、隐藏式?机?架、?扶箱隐藏暗格等用户痛点场景的反复打磨。零跑汽车就是多想一点,多干一步,把细节做到位,让用户的每一分预算都花在刀刃上。
这些用心的细节,真正把用户痛点场景问题解决了,为用户带来了实用体验与情绪价值,也为零跑C11赢得了用户的好口碑,进而实现了C11销量逐步爬坡,加入了用户购车的必选清单。
最终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在比亚迪宋PLUS等自主品牌擅长的10—15万细分市场,月销可以破万辆,正是凭借越来越好的口碑和越做越经典的产品,C11成为零跑“逆网红化”经典车型的代表。
“门外汉”也能造好车在30万元以上、过去被奔驰、奥迪、宝马等统治的豪华车市场,理想、蔚来、问界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渗透。年轻的理想汽车已经实现千亿营收,平均单车售价超过30万元,月交付量一度超过5万辆。去年底,华为问界推出了售价超过50万元的M9,迄今为止稳态月交付量在1.5万辆左右。小米汽车更是用YU7刷新了行业认知,车原来也可以当做网红产品来卖。
当然小米汽车的营销能力是所有车企羡慕不来的,坚持长期主义是这些新势力车企唯一的捷径。
3388。这是当年零跑C11的首月订单数,不及雷总YU7的百分之一,但当时对零跑汽车整个团队来说,却是激动的要命。
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C11车型21年月销千台,22年月销4千台,23年月销7千台,24年10月月销过万。2021年上市的新能源产品,到今天还能持续热销、保持强大生命力的,除了特斯拉的Model Y,就是零跑的C11了。
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零跑汽车没有哪一款是一上市就爆火的网红。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月进步一点,靠的是用户真实体验的积累,口碑越来越好,产品也越做越经典,最终有了连续几个月销冠的零跑汽车。
而身为“门外汉”的零跑汽车虽然没有合资品牌百年的品牌底蕴,没有自主品牌强大的用户基盘,但靠着坚持全域自研,掌握核心技术,在产品上能够做到配置更高、品质更优,最终给用户提供真正好而不贵的产品。
通过如今国家对于价格战的管控来看,价格战终将有结束的一刻,以牺牲产品质量来降价的企业一定留不到最后,但坚持通过技术创新换取成本空间的企业,未来必将有属于自己的天下。
新能源汽车这十年从野蛮生长到如今的优胜劣汰,零跑汽车也迷茫过,也有过山穷水尽的时刻,但好在零跑汽车认定目标、做好自己、保持热爱、不断创新,才有了如今更好的自己,拿下了车圈半年度爽文的主角,而零跑从车圈黑马变成千里马的故事也依然在继续。
上一篇:广汽菲克破产售后有“困局”,合资车企该如何“避雷”?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