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汽车圈刮起了全民智驾风暴,仿佛今年智驾上不了车就要被时代淘汰了,这种急迫的现象在传统车企表现的更为严重,不管现阶段自家智驾发展到什么水平了,反正都要今年年底上车,这就是死命令。
不过相比于车企们热火朝天的智驾竞赛与铺天盖地的智驾营销,消费者只看结果,所以也是时候检验一下各大车企的智驾真实水平了。
7月24日,懂车帝对市面上主流的36辆车,进行了辅助驾驶实测,这次测试在真实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上共计进行了15个科目,使用,涵盖了小米、特斯拉、问界等国内外20多个品牌近40款车型,并设置了车辆、假人等模型,并模拟出真实车流。从测试结果表现来看,没有一款车型表现接近完美。
而结果出来后引起巨大争议,同时也引来了网友骂声一片,当然网友们骂的不是懂车帝,而是那些天天宣传让他们智驾放心的车企,可以说懂车帝这次对于各大车企是真的啪啪打脸了。
车企很有默契的选择闭麦
本次测试中,场景也是比较有针对性,当然也具有普遍性。其中城区道路包含“开进大转盘”“转盘内汇入”“四小学生过马路”“故障车躲避”等9个场景,高速公路包含“高速惊现事故车”“施工路遇卡车”“消失的前车”等6个场景。
测试结果可以看到,在六类高速场景测试中,36款车型累计完成了183次测试,但仅有44次测试被评为“通过”,整体通过率仅为24%。而在九类城市道路场景中,参与测试的车型数量为26款,总测试次数达233次,通过103次,通过率约为44.2%。即便城市道路的辅助驾驶表现优于高速场景,但仍没有达到让人“完全放心”的地步。
客观来看,这次测试的环境构建下了血本,选择的车型多达36种,封闭高速路段9天来完成测试,设计是比较严谨的。测试场景涵盖了城市和高速两大场景、共计15个项目。但大家都知道,智驾系统在实际使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路况,像日常通勤时的拥堵路段、长途驾驶中的复杂高速路况,以及暴雨、大雾等复杂天气下的行驶情况等。
虽然有人截取视频证明整个测试过程中有人为干预情况,有人质疑为什么各品牌跟车距离不一认为懂车帝操控舆论,还有人质疑懂车帝是否有资格来发布如此结果等等,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这些新能源车的真实智驾辅助水平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至少说明了,遥遥领先的智驾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即便是天天标榜自己是智驾第一梯队的产品也没有那么完美,懂车帝的此次测试从测试环境与场景还原度上都十分接近日常驾驶遇到的突发情况,这样的测评结果也更具参考意义,也更贴近真实用车场景,毕竟特斯拉的车可以做到近乎完美,也就侧面说明了这场测试也不是单纯的故意抹黑,能力强就是能力强。
所以此次测评之后,也就没人喷懂车帝了,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的感谢懂车帝真实测评,而那些成绩不好的车企也是默契的选择了“闭麦”。
其中,鸿蒙智行官微疑似对此事作出回应,表示已看到某平台的所谓 “测试”,但不予置评。
有意思的是,岚图汽车 CBO、销售公司总经理邵明峰刚发布对于懂车帝测试的肯定,其表示懂车帝的封闭高速测试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行业在极端场景下仍存在技术共性瓶颈,例如高速避险、感知系统对非标障碍物的识别能力等仍需进一步提高。
不过没多久邵明峰就删除了该微博。随后,他又重新发布了一条,并表示:“我们非常荣幸能与华为这样的伙伴并肩作战?;侵泄放频拇?,也是全球顶尖的创新型企业,更是中国智能技术的名片。岚图与华为的合作是强强联合。岚图的智能架构 + 华为的智慧技术,积累了大量的实测验证,我们希望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用户,提供最好的智能化体验、最安全的出行旅程。
其他参与测试并且表现较差的品牌,也是没有发表对于此次测评的回应,可以说是相当有默契了。
不过测试表现好的也是主动回应,像极了做好事被表扬的孩子。
7月25日,广汽丰田回应懂车帝测试:近期懂车帝发布多款辅助驾驶车型测试,铂智3X在城区场景中表现优异,9个场景完成7个,通过率达78%。在所有车型中并列第二,也是达成该成绩车型中唯一一款14万级纯电车型。在此也呼吁安全优先、生命至上,再好的智驾都是辅助驾驶。
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回应称,马斯克早在十几年前就提出要开发比人类驾驶安全 10 倍的辅助驾驶,如今特斯拉已在多个季度超越了这一目标。
营销狂欢更需敬畏生命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越来越高的当下,智能辅助驾驶已成为汽车领域高频提及的配置,甚至已成为众多新能源车的标配,也由此部分消费者误以为车辆具备高度自动驾驶能力,因此放松了对驾驶安全的警惕。
不过,从现有技术来看,目前汽车搭载的智能驾驶技术仍处于辅助驾驶阶段,还远达不到可以放手不管的状态,仍需驾驶员保持专注实时关注路上的情况,做好随时准备的接管,智能驾驶出现的本质更多还是为了帮助驾驶员提高行车安全性和便利性。
在懂车帝智驾测评视频的评论区,就有网友留言表示,怕的不是它多没用,怕的是不会开车寄希望于智能驾驶的人群都相信这玩意儿贼安全特有用。正确认识现况才是测评的意义。
显然这次懂车帝的测试于情于理都是站在了消费者这一边,让大家对于目前新能源汽车吹嘘的智驾有了一个实底,以后开车也不会过于相信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减少因智驾导致的交通事故,这是对我们消费者自己的安全负责。
同时在7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安部相关负责人强调,目前国内市场汽车搭载的 " 智驾 " 系统都不具备 " 自动驾驶 " 功能,都还暂时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现阶段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一旦 " 脱手脱眼 ",可能面临严重交通安全隐患和法律风险,包括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和刑事追责三重法律风险。也就是说,由系统辅助驾驶人来执行一些动态驾驶的任务,车辆依然需要人来操控,驾驶人才是最终的责任主体。
对于车企管理,公安部表示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行业主管部门,督促车企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的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杜绝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督促车企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强化新用户培训,帮助新用户熟悉掌握汽车辅助驾驶功能的使用方法和禁止事项,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
也就是在懂车帝公布测试结果的档口,国家直接下场对于现阶段的智驾能力进行了盖棺定论,同时也对车企智驾宣传与主体责任。
所以此次懂车帝的智驾测试也是让大家意识到,辅助驾驶品牌、功能、软硬件方案在安全方面没有绝对的保障,在现阶段,无论做出怎样的购买选择,都应该牢牢树立“人车共驾”、“人类负责”的基础认知,端到端解决方案下,对于特定案例的操作决策也有一定的偶发性,这更应该让大家对安全场景加强注意。
智能驾驶辅助是卖点,但消费者不应该为这种不成熟的卖点买单,毕竟安全没有“选择性达标”,营销狂欢更需敬畏生命。
当政策组合拳直击过度宣传的行业乱象,那些曾被包装成“自动驾驶”的营销话术也在灰溜溜的退场,在测试后三天,已有车企将“智能辅助驾驶”悄然降格为“辅助驾驶”。智驾发展到今天,相比之前的燃油车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车企不能只关心自己是不是第一,更要关心用户安不安全。
上一篇:传播效果未达预期,严重“偏科”的岚图砸60万年薪招营销人才
下一篇:六座纯电SUV理想i8上市 32.18万起售